8月15日配资查查,普京与特朗普在阿拉斯加安克雷奇市的埃尔门多夫-理查森联合军事基地会面。这是俄乌冲突爆发后两国元首首次面对面会谈,也是普京十年来首次踏上美国国土。选择美军基地作为会场引发俄国内担忧,亲俄社交媒体上出现“普京有去无回”的话题,有人甚至猜测他会派替身赴约。
美国为安保投入巨大,全市空域关闭72小时,F-22战斗机和总统核按钮手提箱全程待命,北美防空司令部进入一级戒备。临时安保预算高达2.7亿美元,防护等级接近G20峰会。俄方同样高度警觉,普京团队与美方进行了多轮安保方案磋商,确保俄特工可贴身护卫,俄罗斯“国家卫队”也进入战备状态。
普京敢冒险赴约,背后有两重底气。一是战场优势:俄军刚在库尔斯克州打赢“领土收复战”,朝鲜军队直接参与作战,每月向俄输送120万发炮弹,支撑俄军40%火力网。二是盟友承诺:会晤前三天,金正恩在通话中向普京保证,朝鲜将全力支持俄方领导层采取的一切措施。这份2024年签署的条约规定,若一方遭武力攻击,另一方必须军事支援。这次通话创下朝鲜首次公开报道外交通话的纪录,朝中社用“同志”称呼普京,克里姆林宫则强调会谈在“亲切气氛”中进行。金正恩选在8月12日通话绝非偶然,三天后既是美俄峰会日,也是朝鲜“祖国解放日”。
朝鲜的支援远不止口号,在库尔斯克战役中,朝鲜派出1.2万名工程兵承担俄军40%防御工事建设,战场死亡率高达15%。作为回报,俄方向朝鲜输送9000集装箱粮食和能源,并提供导弹核心技术,使朝鲜“火星-19”导弹命中率提升70%,射程可覆盖美国本土。朝方如此卖力,实为防范历史重演,1993年俄罗斯断供原油曾引发朝鲜“苦难行军”,如今必须用战场筹码绑定俄盟友。
相比之下,中国的回应显得微妙。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表示乐见美俄接触,支持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,但提出三个关键前提:所有当事方必须参与和平进程;协议需持久、公平、有约束力;应为政治解决创造有利条件。这被外媒解读为对美俄“私下交易”的警告。中方既要维系中俄合作,又要避免被卷入美俄博弈漩涡。早在今年3月朝鲜弃用中国卫星转投俄罗斯时,中方就展现过类似定力,拒绝过度解读。
特朗普将会晤定义为“试探性谈判”,并提前泄露核心议题:“俄乌需进行领土交换,部分土地要归还,部分要调整。”他宣称这能使双方受益,但拒绝透露细节。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连夜声明,任何无乌参与的涉乌决定均无效。乌克兰宪法明令禁止割让领土,乌外交部强调停火必须以当前战线为基础。欧盟更向白宫递交正式抗议,划出三条红线:停火是第一步;领土交换必须对等;乌克兰需获长期安全保障。但欧洲的干预能力有限,特朗普将会晤严格限定为美俄双边谈判,甚至暗示后续可能举行美俄乌三方会谈,仍将欧洲排除在外。
阿拉斯加会晤前,俄乌战场出现诡异平静。俄军放缓在哈尔科夫的攻势,乌军也减少炮击频率。但双方都在为谈判破裂做准备:俄军在边境囤积伊斯坎德尔导弹,乌克兰则加速疏散顿巴斯平民。韩国情报部门发现,俄军库尔斯克战役中70%的坑道工事由朝军建造,朝方还提供122毫米火箭弹填补俄军弹药缺口。作为回报,俄助朝升级核燃料浓缩技术,朝鲜宁边核设施近期活动激增。
配资查查
诺亚创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